来源:华若汀云想电驱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驱动桥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其技术路线和未来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中央电机驱动桥、轮边电驱桥和轮毂电驱桥是目前主要的三种电驱动桥形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那么,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带着这个疑问,本文将探讨这三种电驱动桥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央驱动电驱桥
中央电机驱动桥是一种将电机集中布置在车辆中央的电驱桥,取消传动轴,通过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在新能源商用车中,中央驱动桥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平行轴电驱桥,是目前最主流的电驱桥结构,轻卡、中卡、重卡均有采用。
优点
1)结构紧凑
取消传动轴,实现驱动桥、电机、变速器高度集成,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底盘空间的优化。
2)传动效率高
电机与驱动桥的直接连接减少了能量在传动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传动效率。相比传统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能量传递更为直接和高效。
3)适应性强
中央驱动电驱桥的结构和布置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需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4)性能稳定
中央驱动电驱桥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对成熟,其可靠性较高,故障率较低,动力输出稳定。
轮边电驱桥
轮边电驱桥将驱动电机安装在车轮旁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车轮。简单来说,一个电机驱动一个车轮,电机通过轮边减速机构与车轮相连。
目前,轮边电驱桥主要用在公交车、牵引车等路面较好的情况。
优点1)结构进一步优化
省出桥中间的空间,进一步减重,机械传动链更短,动力传递效率更高。
2)维护方便
电机和减速器的集成设计使得维护更加便捷,减少了维护成本。
缺点
取消了传统机械差速器,对电子差速控制难度高,技术复杂性高。研发投入大。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轮边电驱桥的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要求,需要使用高性能的材料,材料成本高。
轮毂电驱桥
轮毂电驱机桥,顾名思义,把电机直接集成到车轮的电驱动系统内。轮毂电驱桥根据转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转子和外转子轮毂电机。
优点1)结构简化
将驱动、传动和制动装置全部整合到轮毂内,省去众多传动部件,高度集成化使得结构更加简单。
2)传动效率高
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大幅提高了系统的传动效率。
3)灵活性高
每个车轮的电机可以独立控制,能够实现更灵活的车辆动态控制,车辆底盘空间更加宽敞。
缺点
1)成本高
轮毂电机需要在狭小的车轮内部空间实现高度集成,结构复杂,设计难度较高,制造成本高,研发投入大。
2)控制难度高
取消了差速器,无法实现差速锁功能,控制难度较高。
3)抗冲击和密封性能要求高
轮毂电机安装在车轮内,对电机要求高,要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维护成本高
一旦轮毂电机出现故障,维修难度较大,维修成本也较高。
综上所述,中央电机驱动桥、轮边电驱桥和轮毂电驱桥各有长处、优劣,虽然轮边电驱桥在某些方面具有取代中央电驱桥的潜力,但目前来看,这三者将长期并存,各自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
并且,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