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销量漂亮数据还能持续多久?下半场只认干线真功夫

盲鱼2025-07-11
当潮水退去,传统场景增长见顶,真正的试炼才刚开始。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现在每个月去分析新能源重卡的销量数据,变得很简单,就三个字,涨,涨,涨。总量涨!同比涨!环比涨!
那今天就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势头还能保持多久?

一、6月新增1.2万辆

根据最新北斗数据,2025年6月,全国新能源牵引车单月新增销量突破1.2万辆大关。这不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市场的强音!
环比增长21%:相较于5月,净增超2000辆;同比暴涨306%:对比去年6月,激增超9000辆,达到去年同期的4.1倍。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增长呈现出燎原之势。
6月,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均有新能源牵引车新增落地,其中23个省份单月新增超百辆。上海以近3000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国,新疆紧随其后突破千辆,山西、四川、广西、河北等地均超500辆。
区域市场的全面开花,印证了2025年上半年对2024年末火热势头的完美承接。
同时,3月、4月同比分别大涨253%、288%;5月、6月更是冲上326%、306%的高峰。这已远超传统“金三银四”的旺季表现。
当这条昂扬的曲线持续攀升,一个迫切的问题随之浮现:这场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二、上海政策即将到尾声

上海无疑是这场增长风暴的核心引擎。其单月销量持续稳居2000辆以上高位,1-6月累计销量已达1.32万辆。耀眼成绩的背后,是上海国四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补贴政策的强力驱动。
但是,散场终有时,这项政策的核心制约在于其天然的天花板——新车补贴以淘汰国四柴油车数量为上限而进行的。
初步估算,上海国四柴油车保有量估计在1.8万-2万辆之间,其中还有不少中型车名额。
如果加上2024年已消化的2300多辆新能源重卡,上海本轮政策驱动的更新总量已突破1.5万辆。

政策红利池正在加速见底。更严峻的挑战在于执行层面,尽管上海市政府在加速兑现补贴,但审批发放速度仍远远滞后于市场实际更新需求。截至2025年6月底,在已公示的22批补贴名单中,涉及淘汰的柴油车达15827辆,对应获得补贴的新购置新能源货车为2054辆。
大量依赖挂靠公司垫资购车的模式,在漫长回款周期下已显疲态。当上海这台每月贡献超2000辆的超级引擎动力衰减,全国新能源重卡月度销量轻松过万的盛况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保险也被低估了

在数据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交强险数据揭示的2025年1-5月销量,广东的异军突起引人注目,其增速仅次于政策高地上海。
这似乎有些反直觉,广东并未推出超越全国水平的特殊激励政策。答案的钥匙,藏在保险这个看似基础却举足轻重的环节。
在深圳、广州等广东核心城市,新能源重卡投保展现出惊人的便利性与经济性,投保流程顺畅,保险公司承保意愿强,保费最低时只要2.1万元左右。
反观其他区域,上海虽属政策友好区,但保费仍维持在2.7万元以上;河南等地区甚至陷入新车无保可投的困境,保险公司因风险考量拒保或大幅抬价,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无形枷锁。
广东案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的成熟度、成本友好度,是政策之外驱动市场爆发的隐形翅膀。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其可及性与成本直接影响用户购买决策和使用信心。

四、现有场景需求乏力

当前新能源重卡的主战场仍高度集中于中短途固定场景:港口运输的集装箱转运、场内短驳;资源短倒中的钢厂、电厂、矿区物料转运。但支撑这些传统场景的需求基本面正面临严峻挑战。
港口运输承压于全球贸易格局波动,外贸增长乏力直接影响吞吐量与运输需求;资源运输领域以煤炭为例,行业正经历高库存、弱需求、跌价格的三重压力。煤炭市场库存高企,下游需求增长疲软,价格持续下探,市场竞争白热化,这直接抑制了运输环节的车辆新增动力。
在政策刺激效应可能减弱、传统核心应用场景增长面临天花板的双重压力下,下半年新能源重卡的需求增量从何而来?持续高增长是否已成强弩之末?

五、之后要看干线物流

破局之道,或许就在场景的跃迁与深耕中。
行业共识逐渐清晰,不能仅固守资源运输与厂区港口等舒适区,必须勇敢开拓更广阔、更考验产品力的干线物流领域,即连接城市与城市、跨越省域的长途运输网络。并且,这绝非纸上谈兵,星星之火已点燃。

推动这一跃迁的驱动力已然显现,技术续航的持续突破,如大电量电池、高效电驱系统以及超充与充换电技术的进步,为长距离运输提供了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沿线快充桩及重卡专用换电站网络的加速布局,正有力补强着基础设施的短板。
在此背景下,部分物流企业已在特定长途线路上启动试点,通过精密的线路与补能点规划,结合时效管理和成本测算,积极探索着新能源重卡在干线运营中的经济可行性模型。

六、小结

挑战依然艰巨。
如何应对超长距离、复杂路况对车辆可靠性的考验?如何构建足以媲美柴油车效率的补能网络?如何优化TCO使其在激烈竞争中真正具备优势?
但毫无疑问,干线市场如同未被开垦的广袤沃野,一旦成功突破,将为新能源重卡打开数倍于当前的增长空间。
2025年新能源重卡销量的狂奔,既闪耀着实实在在的增长光芒,也笼罩着政策依赖的脆弱阴影。
当补贴潮水退去,传统场景增长见顶,新能源重卡产业的真正试炼才刚开始。能否从政策催熟转向需求内生,关键在于能否在干线物流这片更广阔的天地中,以扎实的技术、完善的生态和创新的模式,赢得物流企业的真心选择。政策余晖终将消散,而围绕真实市场价值的生死竞速,此刻才真正鸣枪。
未来是属于那些既能仰望干线星辰,又能脚踏实地深耕场景、优化体验的开拓者。这场新能源重卡的价值突围战,注定波澜壮阔。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