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随着电动化的加速,物流行业不仅在运力端发生着深刻变革,后市场服务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传统易耗品的需求变化到电气化人才的激增,从零部件维保周期的差异化到小型维修点的生存压力,后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与转型。
一、传统易耗品需求下降新需求崛起
随着电动化的推进,传统的易耗品需求逐步下降。例如,电动卡车不再依赖于内燃机,因此不需要润滑油和尿素等传统燃料相关产品,这减少了其消耗量。
而与此同时,电动卡车的轮胎需求却显著增长。电动卡车由于加速性能和较大的载重,轮胎磨损较为快速,因此轮胎的消费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增长10%-30%。这为轮胎制造商和维修商提供了新机遇。
二、电气化人才需求激增
电动化技术的推广直接导致了车辆零部件的减少。例如,电动卡车的传动系统简化,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被电动驱动系统替代。这使得电动卡车的维保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然而,虽然易损零部件数量减少,但电动化技术的复杂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却大幅提升。电气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电池、电驱动系统以及充电设施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成为后市场服务的核心需求。
因此,电气化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将成为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维保服务商必须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技术装备的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化服务需求。
三、新老零部件的维保周期差异
电动卡车的维保周期因零部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电驱桥、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等新零部件的市场验证期较短,尚在不断优化和验证过程中。这些新型零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尚未完全确定,给后市场带来了新挑战。
同时,随着电动化零部件逐渐替代传统零部件,维保周期可能与传统燃油车的周期差异较大,维修商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整维修和更换计划。
四、维修模式的变化与小型维修点的生存压力
电动卡车的维保工作趋向简化,传统的复杂维修项目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电池、电驱动系统和轮胎等领域。
这使得一些传统的小型维修点面临生存压力,尤其是那些依赖传统燃油车维修业务的小型维修站点,迫切需要转型。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维修点需要扩大客户群体,转向更加专业化和集中的维修平台。未来,小型维修点可能需要通过联合网络或者与大型服务平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升级,以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维修服务。
与此同时,大型维修平台也需要加强对电动卡车相关技术的掌握和设施的更新,形成以电动卡车为核心的全方位服务网络。
五、零部件供应链的整合与备件管理挑战
目前,电动卡车的维保体系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油车维保技术,尤其是在电动卡车的零部件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通常不是主机厂自主研发的,且价格较高,导致维修商面临更高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和库存压力。
此外,许多维保服务商并未完全具备整合电动卡车关键零部件的能力,特别是在电池和电驱动系统的备件管理方面,挑战尤为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备件库的资源整合能力需要提升。维保服务商应加快零部件的采购、库存和调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心库与服务站之间的运作模式向更加简洁、垂直的方向转型。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调度,可以更高效地满足电动卡车日益增长的维修需求,同时降低零部件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