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这段时间在郑州和深圳走访期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当地新能源先行者都对沪A牌照充满了兴趣。
这显然是行业嗅到了政策硝烟的味道。上海正在用单台最高28万的补贴额度,构建新能源重卡的"进化高压舱"。
但这个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现在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上海新能源重卡补贴这出大戏,表面看是销量争夺战,内里则藏着行业进化密码。电动物流世界调研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真的有不少外地物流公司带着真金白银来到上海,他们要的不只是政策套利,更在赌谁能率先孵化出市场头狼。
一、价格悬崖边的生存法则
现在新能源重卡销量节节高,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说到底,单单是新能源重卡这一点,对当下的物流行业来说只能说是生产工具的提升,本质并没有变。
新能源重卡比油车贵出半截身价的现实,让那些想转型的用户充满了犹豫和顾虑。现在进场搏杀的,哪个不是被成本逼到墙角的主?上游价格战打到眼红,倒逼着下游玩家必须从电卡里榨出利润空间。又或者是,有想法的人想强占先手,利用新能源重卡来给内卷加码。
毕竟,这不是增量市场的游戏,而是存量市场的较量。政策补贴这把梯子,既是过悬崖的救命索,更是给行业指方向的信号灯。
28万的补贴如果拿满,扣除名额购买费用、税收都算上,15万的优惠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说,上海此刻的补贴高地,早成了全国市场的价格锚点。例如DeepWay利用上海政策成功占领了一些区域的优势客户心智。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新势力车企和资本代持公司在这片试验田里撒欢,因为新势力相比传统势力决策要更快和更灵活,资产代持公司考虑的收益比在补贴下更容易实现。
但据电动物流世界了解,参与最深的居然是传统品牌的经销商。
传统主机厂的经销商网络在暗处织网,体制枷锁锁不住渠道变阵,多地经销商的联营协议,这会儿有实力的经销商老板办公桌上应该都有几份。同时,上海挂靠公司和三一、徐工这样有品牌基础和优惠的商务政策的厂商眉来眼去。
可以说,现在只要上海国四名额没有消化完,市场就不能平静。你不用上海政策并不代表其他人不用。于用户来说,不用就意味着比别人多10万以上的成本;同样,对主机厂来说,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开始就让用户多付出10万+的真金白银呢。
当然,部分物流公司和主机厂想通过和挂靠公司的合作来实现名额问题,这样的合作对零售业务来说可以,但还得是有保障的挂靠公司。而对批量客户来说,和挂靠公司合作就是与虎谋皮了。
二、名额争夺暗战
当下,各地补贴陆续出台,让上海市场又有些雾里看花了。
上海市场针对名额买卖双方的心理拉锯,又开始了,活脱脱像极了古董市场的砍价戏码。卖方把国四名额捂出包浆,买方捏着钱袋等抄底。可政策窗口不是韭菜地,名额更不是春笋。
会算账的要理清,江苏5万、深圳4万的收购价摆着,6x4车型8.5万补贴扣掉门票钱,最后到手的真金白银够不够填成本窟窿?
同时,那些指望6月20日政策变天的,该去证交所看看大屏——资本市场的故事会里,有几个传闻经得起天亮验货?
倒是眼下这两个月的平静期,像极了台风眼。等年底补贴清算季的狂风再起时,现在攥着名额不撒手的,怕是要被刮得渣都不剩。
三、挂靠江湖的明暗线
上海挂靠公司的阴阳局,这次专钓三类人:自以为门清的“老法师”、纯白萌新,还有贪字当头的赌徒。
但市场早不是黑吃黑的年代,正经想洗白上岸的挂靠公司,现在都忙着给合同镶金边,资产隔离、风险兜底、税务筹划,这些硬通货才是新入场玩家的投名状。
眼下这局棋,比的不是谁套路深,而是谁底牌干净。自诩聪明囤积名额的,不妨看看停车场里那些落了灰的旧车,变不了现,废铁谈不上,但绝对是贬值业务。
四、补贴时代的终局猜想
当渗透率突破20%临界点,新能源重卡的市场游戏就该换剧本了。
上海这一万多个名额,放在全年15万辆的大盘子里,不过是开胃前菜。政策东风还能刮多久不好说,但等主机厂把三电成本打下来,金融公司摸索出成熟风控模型,现在靠补贴续命的玩家,怕是连上牌桌的筹码都凑不齐。
所以啊,要么彻底搬凳看戏,要么趁早落子布局。市场从来奖励第一个吃螃蟹的,而不是最后一个数贝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