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最近,交通运输部放宽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年龄限制的政策引发热议。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另一个趋势正悄然改变着物流行业:新能源重卡的普及率快速提升,L2和L3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上车。
个体司机们要么抱团组队,要么转型成为职业司机。这些变化,让“60岁以上司机能否继续开卡车”的讨论,变得更有看头了。
一、新能源时代来临运力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过去十年,中国千万卡车司机中近七成是散户。但新能源重卡的到来,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一是成本倒逼转型:一辆新能源重卡价格是燃油车的2-3倍,充电/换电网络依赖规模化运营,散户难以承受,被迫加入车队或组建合作社。
二是技术门槛升级:L2级自动巡航、L3级编队行驶等技术普及,车队通过统一调度能省10%-15%的油耗,但需要司机适应人机协同驾驶。
三是管理规范化:车队通过车载终端实时监控疲劳驾驶、急刹车等行为,过去一人一车跑全国的模式逐渐被标准化管理取代。
这场变革中,60岁以上司机的“生存法则”正在变化,学习能力强、能用智能系统的老师傅可能比年轻司机更吃香,但反应速度下降的群体可能加速退出。
二、智能驾驶系统加持年龄是问题吗?
反对放宽年龄的人最担心安全风险,但新技术或许能“补短板”。
随着电动化进程加快,智能化进程也会同步提速,L2/L3级驾驶辅助,自动紧急制动可减少追尾事故,车道保持能纠正疲劳驾驶偏移……这些技术运用对应对高龄司机反应力下降至关重要。
同时,越发完善的车队管理系统,通过算法减少高龄司机的夜间驾驶里程,优先分配路况简单的短途线路。未来通过数据和设备接入司机健康,并且实时监控并不是没有可能,这或许就是一块智能手表的事。
在DeepWay新品发布会上引用某物流客户数据,该运营192台传统重卡,2023年累计发生153起事故,造成超千万元经济损失。经复盘,其中约100起事故可通过DeepWay深向L2系统预警及主动干预规避。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机?
当行业走向新能源化、智能化、集约化,司机的核心价值正在从“体力劳动”转向“安全管理+技术协作”。
未来,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卡车司机?未来的卡车司机职业化标签属性肯定会更强,可不可能需要持“新能源车辆维护”、“智能驾驶系统操作”双证上岗?
其次,装备终究是人造出来的,这就要求人的作用还是会存在。未来的职业司机的年龄与技能将会重新匹配,60岁司机带徒弟传授应急经验,年轻司机教老师傅操作智能系统。
当然,我们也希望卡车司机的进阶和退出机制需要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尤其是退出制度,为超龄司机提供转型培训,例如转向车辆调度、安全员等岗位,不再一刀切的淘汰。
不过这些只是我的假设,假如你是一个物流公司老板,面对这样的行业变局,你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