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5月8日,DeepWay深向在中国合肥举办春季新品上市发布会。在这个20%渗透率生死线的前夜,DeepWay意欲何为?
一、大势之下不进则退
其实这些年随着乘用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深入影响,商用车领域里面也不缺乏这样的一些案例。
这场变革中,DeepWay凭借产品力与市场声量脱颖而出,成为商用车新势力阵营的标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技术差异化路线,曾让这类企业备受资本追捧,但商用车用户价值创造才是生存之本的市场底层逻辑始终未变。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重卡迎来历史性拐点。在技术突破、政策扶持、成本优化及物流行业降本需求的多重催化下,新能源重卡开启爆发式增长通道。
2025年延续高热态势,前四月新能源牵引车销量同比激增242%至2.91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TOP10榜单中唯一的新势力品牌,DeepWay虽录得显著增长,但相较传统车企的凌厉攻势,其阶段性成果背后,上海区域政策红利与灵活金融方案提供的助推力不容忽视。
当前,新能源重卡战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传统车企依托供应链优势、渠道等优势筑护城河,三一、徐工等跨界玩家以价格战和产品力拓展重塑市场格局,而新势力阵营内部也陷入贴身肉搏。
这种多重挤压下,DeepWay既要抵御传统势力的反扑,又要应对跨界势力的降维打击,还需提防同阵营的偷袭。对于新势力而言,技术优势必须跨越实验室到量产的"死亡之谷"——当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当产业链垂直整合成为标配,PPT上的技术参数若不能转化为运营效益,终将沦为空中楼阁。
2025年已成为新势力的生死线。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20%临界点,场景将会从资源运输扩散到快递和干线,市场竞争格局将加速固化。若不能在此窗口期完成技术商业化验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并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待到行业进入成熟期,后来者翻盘的机会将愈发渺茫。
这场战役的终局,注定属于那些既能仰望技术星空,又能脚踏商业实地的长期主义者。
所以说,这场发布会既是DeepWay背水一战的生存防御,更是技术派最后的战略反攻。
DeepWay深向创始人兼CEO万钧
亮点1:自研的三电
这场决定命运的卡位战中,DeepWay亮出了自主研发的三电产品。其核心由混元电池平台、超高压电驱桥、智控中枢三大模块构成。
混元电池以平台化思维重构能量单元,通过单箱容量极值设计实现300公斤轻量化突破。900V高压架构与兆瓦级快充技术的结合,将重卡补能时长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3,这在分秒必争的干线物流场景会逐渐成为市场标配。关键是,其摆脱了对宁德时代的依赖,话语权能得到增强。
电驱桥方案则给出双重技术路径,单电机四档超高压版本主打经济适用,双电机两档分布式系统瞄准高附加值市场。
最值得玩味的,是其智控中枢的垂直整合——通过将MCU、DCDC及自研BMS熔铸为一体化平台,不仅达成10%的减重红利,更将系统成本砍去超20%。
在新能源重卡每度电成本在1元/kWh左右的残酷竞争环境下,这种从底层重构的技术路径,实则是为补贴退坡周期预留的缓冲空间。
三电自研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本质上是对定价权的战略控制。掌握核心部件的垂直整合优势,意味着能在全生命周期成本(TCO)模型上多出5-7个百分点的腾挪空间。这不仅关乎当下市场份额争夺,更是为2026年补贴退坡埋下的胜负手。毕竟在重卡江湖,能帮车队老板守住哪怕每公里1毛钱利润门槛的技术,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亮点2:味道还在,产品拓宽了
DeepWay从亮相以来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是在于它的造型以及科技感。但在一些细分市场里面,这些特色并无法适用。
此次DeepWay推出的两款新能源重卡车型分别是星辰二代和星途。两款车型依托同平台架构,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性格。
星辰二代延续品牌标志性流线造型,搭载600度混元电池与310kW双电机组合,670公里续航能力直击干线物流痛点。其针对冷链运输场景的特殊温控设计,将电池性能波动控制在行业领先的±2℃区间。
星途则以短轴距和平头造型为基因,通过结构优化实现18.5米转弯半径,在港口、工地等高频倒短场景中展现出独特适应性。
这套组合背后,是精准的市场分工:星辰二代锁定长途经济性标杆,星途则瞄准日均8-10次装卸作业的高强度场景。
同时,通过平台化开发策略也能为后续产品矩阵扩展预留空间。在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突破20%的临界点上,这种"干线+支线"的双车布局,实则是新势力对传统势力固有领地的精准穿插战术。
亮点3:免费赠送车联网服务
DeepWay深向还打造了面向新能源重卡及智能驾驶场景的车联网大数据AI服务平台——深向·天枢平台。
这实则是为新能源重卡用户量身打造的数字化武器库。深向·天枢平台通过原生车端数据通道,将车辆运行数据颗粒度细化至每公里电耗波动、驾驶员踏板的0.1秒延迟响应,构建起覆盖人-车-路-货的全维度监控网络,且不需要额外加装硬件。
这一设计直击当前新能源重卡用户的核心诉求。在行业从传统资源运输向干线物流转型的关键期,车队运营者对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和数字化管理的需求愈发迫切。
并且,当下一套车队管理系统市场收费,单台都在1000元左右。DeepWay则诚意十足,“免费送”既是对客户降本焦虑的精准回应,也暗合新能源重卡从"设备采购"向"数据运营"转型的行业趋势。
当车辆成为移动的数据终端,得数据者终将得天下。DeepWay免费的车联网系统实则是打开增值服务大门的钥匙。
结语
发布会上,DeepWay亮出L2与L4的技术图谱,这个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第一,L2级辅助驾驶作为当前合规落地的最大公约数,其核心价值已从缓解司机疲劳强度的基础功能,延伸至降低车队保险支出的商业维度;
第二,L4技术路线的持续投入,实则为未来自动驾驶路权开放所做的战略卡位;
第三,双轨并进的技术策略,本质是在不确定的政策环境中构筑弹性竞争优势。而这点是否是亮点,需要通过时间来验证。
这场发布会揭示出新能源重卡竞争已进入新维度,当行业渗透率突破20%临界点,一招鲜吃遍天行不通了!
值得行业警醒的是,新能源重卡的战场从制造端延伸到运营端就在眼前,将会从单一的产品力演变为生态体系的决战。从我们实地调研数据看,干线物流用户对车辆的考量权重发生结构性变化,这意味着新能源重卡不再是电池+电驱的简单组合,而是需要车联网、能源网络、运维体系共同浇筑的生态基座。
这就要求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竞争维度。毕竟在新能源重卡2.0时代,得生态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