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新能源:当运力平台开始自建“电力高速公路”​

盲鱼2025-03-08
当货运行业遇见“能源平权”革命。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杨宏远

“不靠天不占地,一部手机做生意。流量大操作易,一年能随便赚几个亿”。这句充满时代感的创业宣言,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互联网+物流革命带来的商业奇迹。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物流行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裂变。以满帮为代表的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物流的供需错配与信息壁垒。十年间,行业从粗放模式迈向智能集约化,车货匹配更精准,运输效率提升,空驶率下降,数字经济的力量深入到每一个货运场景。
这场变革让无数从业者见证了数字经济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价值。
尚剑波,哆啦好运的董事长,亲身经历了那个“互联网+物流”的黄金时代。
他和团队跑遍物流枢纽,面对面推广平台,甚至在高速口蹲点挨个给卡车司机讲解。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推动数字化在货运场景落地。即时激励政策、智能派单、高频次场景化运营……每一次试验,都是对数字平台价值的验证,也为后来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但行业的变革没有停下脚步。如今,电动化浪潮袭来,尚剑波看到,物流行业正从“信息平权”迈向“能源平权”。这一切,都将由链接推动。
站在新的产业风口,他的思考已超越了车货匹配。在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与新基建推动下,新能源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正在重塑物流格局。充电桩逐步替代加油站,电动重卡开始在干线运输中占据一席之地,行业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本质变化。
基于此,哆啦好运开始构建“运力+能源+数据”的三位一体生态:通过共享运力网提升调度效率,依托自建充电网络解决新能源物流的补能难题,借助数字化管理实现全链条优化。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推动着大宗物流向绿色化、智能化、电动化升级。
尚剑波说:“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重塑产业,而抓住‘链接’的本质,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从信息中介到生态平台,从车货匹配到能源革命,哆啦好运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道注脚。

一、数字平台的启蒙与链接价值的觉醒

尚剑波的数字平台“启蒙”是在满帮的“前身”之一货车帮完成的。
互联网+物流的核心逻辑,是把线下交易搬到线上。货车帮在早期发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关键痛点:司机们往往需要亲自前往园区配货。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个“园区”搬到线上呢?事实证明,货车帮当时的创业逻辑是对的。
然而,要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首要任务便是吸引足够的用户参与。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创始团队采取了极具执行力的地推策略。早期市场拓展期间,上千人的团队每天从清晨六点持续工作到深夜,通过各种园区,扫楼、扫客、寻找每一位司机,并且高频次地线下接触积累货主客户。
无论是公共场域还是司机聚集点,团队成员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向潜在用户介绍产品。这种"面对面"的推广方式虽显笨拙却成效显著——通过提供即时注册奖励,成功吸引了大批司机下载使用。

他们的方式简单直接,甚至不拘形式——哪怕是在公共厕所里,只要有司机,他便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APP。
“如果你愿意下载货车帮APP,30块钱就到手。”他们直白而毫不掩饰的推销方式,让许多司机都感到措手不及,有时甚至是匆匆忙忙地注册,身份证信息随手一递,便完成了注册。

早期的车货匹配模式仍带有传统行业特征。司机与货主主要通过QQ社交群组完成交易,货主会在QQ群里发布货源信息,司机通过互荐加入群聊获取业务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社群运营模式曾形成独特的付费机制:入群需缴纳一定费用,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不等,甚至出现过临时调低门槛的情况。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模式,成为了货车帮积累用户、建立平台基础的重要一步。
其实今天看来,所谓物流平台其实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商业模型——货主客户和运力司机都不在平台的掌控之中。然而,货车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将这两个关键端口有效地“拉入”自己的体系之内。这使得平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尽管这种基于“帮车找货、帮货找车”社交网络的交易模式实现了初步的用户积累,但尚剑波很快意识到传统车货匹配平台的局限性。随着对行业认知的深化,他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单纯的信息中介角色,这为后续创立哆啦好运埋下了伏笔。
2018年,尚剑波做出了离开货车帮的决定,创立了哆啦好运。2019年,借助国家对网络货运的政策红利,哆啦好运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哆啦好运董事长尚建波

二、能源平权与电动化浪潮重塑物流生态

2017年的某次行业深度研讨中,尚剑波与专家们关于大宗商品物流的对话,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业认知框架。
这次交流让他意识到:在重货、整车、中短途等占公路货运总量65%的细分领域,数字化渗透率不足5%的现状,恰恰蕴藏着颠覆性机遇。这种结构性矛盾,成为其创业生涯的第二次重大转折点。
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尚剑波团队选择聚焦大宗物流赛道,通过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重构传统业态。区别于普通车货匹配平台,哆啦好运以网络货运模式为核心,运用智能算法实现运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平台通过直接对接货主与运力两端,不仅消除多层中间商赚差价,更借助可视化管理系统将运输流程透明化。数据显示,该模式使车辆空驶率显著下降,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5%-20%,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
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哆啦好运已经成为贵州省最大的网络货运数字物流平台,以及最大的整车运力共享管理平台。目前,哆啦好运已为80余家大型国央企业和5800多家商贸流通、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智物流降本解决方案,网络货运交易规模突破50亿元。在贵州,超过一半的水泥厂都在使用哆啦好运的CMS和TMS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哆啦好运发展壮大后,尚剑波曾一度考虑将公司出售,计划“上岸”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可当物流电动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他意识到,真正的机会才刚刚开始。于是,他调整方向,推动哆啦好运从轻资产的数字化平台,向兼具实体运力和绿色能源布局的模式升级,探索更具颠覆性的商业路径。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与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双重驱动下,物流电动化已从可选路径变为必选项。尚剑波敏锐捕捉到:当充电桩替代加油站成为新基建标配,新能源重卡逐步取代燃油车主导干线运输时,行业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本质改变。传统车货匹配信息服务平台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而垂直整合型、生态型直客交易平台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在尚剑波看来,“能源平权”是撬动这次行业变革的重要支点,而运输工具的革新将是彻底掀翻传统“牌桌”的重要武器。这也是新能源领域崛起的关键所在——它允许个人、企业乃至个体广泛参与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中。这一变革正与物流产业紧密结合,打通了从商流、物流到能源流、数据流的全链条。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物流供应链不仅能降本增效,更有望在竞争中实现换道超车。
尚剑波将新能源技术与物流场景相结合,探索“互联网+物流+新能源”的新模式,逐步搭建起涵盖能源网络、运力调度和数据管理的服务体系。这种“运力+能源+数据”的联动模式,不仅缓解了新能源车辆的补能难题,还通过数据优化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以贵州某建材产业园为例,采用哆啦好运的新能源物流方案后,企业的年均能源支出减少28%,车辆周转率提高40%。
正如电梯理论揭示的商业模式本质:在15秒内讲清“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降低30%的物流成本”的价值主张,正是尚剑波团队打动资本市场的核心逻辑。

电动化浪潮的推动下,运输工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物流工具的形态,更深刻重构了整个物流生态。随着新能源重卡的普及,平台的业务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车货匹配,还涵盖了能源管理、智能调度、金融服务、车后保障等多个维度。传统平台在新能源赛道集体“失明”,对于垂直整合平台来说这是结构性机会。
这种背景下,哆啦好运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打破了传统物流单一的“运力整合”或“能源补给”局限,全面构建了一个集车队智能化调度、充电能源补给网络、数据共享协同于一体的新能源物流生态。


三、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融合,哆啦好运的战略破局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尚剑波深知,抓住机遇对于一家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当传统车货匹配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完成使命后,尚剑波这位连续创业者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产业重构:新能源革命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物流行业的第四次变革已然到来。
当前,哆啦好运的转型已超越单纯的车货匹配范畴,而是构建起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新型商业模式。通过三大核心网络打破行业壁垒:
弹性运力网络:整合零散运输资源,提升运力匹配效率,运用AI算法实现运力资源动态调配,将零散运力转化为可预测的服务能力,有效减少空驶率。平台日均调度量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旺季运力保障能力达行业平均水平5倍;
泛在能源网络:自建与合作的充电网络覆盖西南主要物流节点,在核心物流枢纽、通道、货源集聚区,形成"一小时百十里充换电圈"。通过光储充换储一体化技术,使新能源重卡能源及综合成本较燃油车降低40%;
数字孪生网络:基于5G+物联网构建的万物互联体系,实现车辆状态、能耗数据、路况信息、载货情况、司机驾乘的实时交互。某央企大型应用该哆啦好运系统后,物流预警准确率达92%,运维成本下降25%。

尚剑波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透露,哆啦好运在贵州地区有一个“11581计划”。要在贵州先行先试,本质上是一场"基础设施先行"的供给侧改革实验:
1个核心载体:通过引导投放1万辆级新能源重卡,打造产业示范样本和数据基础。
1张能源网络:构建覆盖全省的充换电基础设施骨架,建设一百座能源场站,满足日益爆发增长的补能需求。
5大价值节点:形成司机培训、车辆金融、能源交易、数据服务、车后增值体系。
8大应用闭环:形成人、车、货、钱、税、桩、港、网八大数据应用一体化闭环。
1个价值愿景:确保助力100位司机或小B车队实现百万收入,共同富裕。哆啦好运将重货、整车和中短途运输作为核心服务领域,致力于构建一站式绿色物流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新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打通各方主体的协同合作。通过优化新能源物流运力,整合供应链环节。

尚剑波的野心不止于区域市场。基于大宗物流垂直整合经验,其团队正在研发"物流操作系统"(LOS),将车货匹配、能源管理、金融服务、车后生态等模块解耦为可组合的API接口。这种开放架构已吸引多家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接入,形成跨行业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当被问及为何放弃出售计划时,尚剑波的回答颇具预见性:“我们正处在产业革命的临界点。过去十年是互联网改造物流的黄金期,未来十年将是新能源重塑供应链的白银时代。”
据行业测算,新能源重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维持25%以上,而垂直整合平台的市场份额将达传统模式的3倍。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重卡驶上公路,中国公路货运的基础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新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拉开帷幕,群雄逐鹿,争霸的硝烟再次弥漫。”尚剑波如是形容当前的行业风云变幻。
中国公路货运历经三次重大革命。80年代,高速公路网铺就了黄金通道;90年代,信息化催生了快递巨头;而移动互联网则孕育了车货匹配平台。如今,新能源正在掀起第四次革命。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