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少1万!沪A新能源重卡挂靠补贴惊现“自由落体”,资本盛宴下的末路狂奔

盲鱼2025-07-15
垫资下滑会不会引发雪崩?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上海新能源重卡挂靠补贴这跌得是真快,一周就能掉一万!现在普遍降到12万元左右,最低的甚至探到了11万元。想想当初,特别是今年春节之后,也是最疯狂的时候,423度重卡垫资14万元也是有的。
市场变化太快了!道理其实也简单:
第一,名额是硬约束,越用越少。目前上海已经挂上牌的新能源重卡,大概有15000台。那整个国四重卡置换的名额还剩多少?总量是有限的。
第二,“干净”的挂靠公司资源在缩水。能合规操作的公司和名额没以前那么多了。
第三,政策分流加剧竞争。上海市交通委最近下发鼓励淘汰老旧营运货车的政策,肯定会刺激一部分本地用户去买国六油车。这样一来,留给新能源车的置换名额就更紧张了。
第四,垫资能力大不如前。现在挂靠公司受资金账期拖累,手里没钱垫了,补贴自然发不出来,也没能力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垫资做挂靠。

一、垫资下滑的背后

表面上看,垫资下滑这事儿很简单,就是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下来了。但冷静想想,我之前分析上海国四柴油车淘汰补贴政策时就多次提到,上海新能源重卡销售市场能这么繁荣,挂靠公司功不可没!
但这背后,本质上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主机厂还是经销商,真正掌握主导权的没几个,主导权在挂靠公司手里!
说到资本,大家通常想到的是玩IPO、搞投资的大佬。但奇怪的是,物流圈子里也不缺这种大佬,为什么他们没下场来搞新能源这块“政策套现”的肥肉?
仔细琢磨,原因大概有几个:
第一,一开始没有瞧上这个钱。
第二,对政策的落地有迟疑。很多人对政策的门道根本摸不透、吃不透。
第三,心里没底。对新能源这个新事物本身,特别是如何把外地客户管理并且通过补贴打通新能源模式玩法结合起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我们的挂靠公司呢?说白了,在上海这场新能源补贴盛宴里,他们玩的更多是民间资本集资的把戏。核心逻辑还是那套原始挂靠模式,前期砸钱亏本抢地盘,后期靠量补回来,只不过这次,是借了政策的光,分到了一杯羹。

二、垫资下滑会不会引发雪崩?

垫资下滑,铁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就算政府补贴发钱手快了,也拦不住名额见底这个硬趋势。所以,垫资跌到一个“底”后肯定会稳住,这是板上钉钉的。
但现在真正揪心的是,这么个跌法,会不会把上海新能源重卡最后的风光时刻给砸了?我看,这个很难。
价格优势其实没丢光!现在就算上海垫资跌到11万元,不少人觉得外地靠国补,旧车换新车买三轴牵引车也能拿到12万元上下,何必跑上海来搏这11万元?
但别忘了,外地国补也不是白给的,它也得卡着你手里有没有一台合规的国四旧车名额!全国的国四旧车,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里外里一算账,上海补贴就算掉到11-12万元这个坎上,价格上还是具备吸引力的。
再看看谁还在往里冲?到了下半场,特别是政策窗口快关门的当口,冲进来的主力,要么是之前一直在边上瞅着的物流车队,要么就是那些熟门熟路来回买的老手。
现在还想通过挂靠实现买车,眼睛可得擦得雪亮!越往后趟这浑水,能钻的空子越小,可埋的雷、能踩的坑却一点不见少!
这节骨眼上,最容易出事。更得提防有些挂靠公司开始玩末路狂欢的把戏,眼看政策窗口要关,名额快见底,指不定整出什么幺蛾子套路来。这时候入场,没点真本事和火眼金睛,就是往火坑里跳!
对其中些玩家来说,有时候直接盘下个带名额的公司,反而更来实在!

不过,买名额这招现在也烫手了,一是名额本身价格已经炒上了天;二是那些待售的名额公司,底子干不干净?这得打上个大问号;三是买家必须死盯目标公司后续补贴的发放速度和批次,这里头变数太大。
归根结底,还是得把账算穿!
拿个挂靠公司案例来说:
有个公司总共有38个名额,其中,有22台重型名额,16台中型名额。一个重型名额花9万元,如果买440度以上的重卡,就能拿28万元补贴,单车利润就是19万元。中型名额有16个,一个名额花2万元,随便啥重卡,都能拿满,也就是单车利润9.5万元。
22x19万元+16x9.5万元=570万元。
不过,这钱可不是立等可取。538万元分两批发,第一批70%,但想拿满至少2年。
这账看着诱人,可对物流公司那是真扒层皮。头一条,你得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先砸230万买公司,还得扛得住补贴分批到账的等待。
第二条最要命,得真有适用于新能源车的线路,场景得对得上!因为想拿到补贴,前提是你得真金白银把车买齐、用起来!这笔购车巨款,恰恰就卡在物流公司玩新能源的七寸上——钱,从哪来!?
金融这关过不去,啥都是空谈。
所以,路数其实很清楚了,外地客户想玩这局?一要下手够早,二要找到一个稳当可靠的挂靠伙伴。
打主意买名额公司的,必须挖到那种让你回血最快的挂靠公司,补贴发得快、靠得住,同时自己手里握着硬邦邦的新能源车应用场景。不是为补贴硬凑数,还得有本事搞定真正管用的金融,或许才是最后能吃到肉的门道。

三、小结

上海新能源重卡补贴的窗口正在加速收窄。
在这场政策红利与资本套利的博弈尾声,无论是寻求挂靠的外地客户,还是意图抄底名额公司的买家,唯有擦亮双眼、穿透迷雾、精准算账,并牢牢握住真实的运营场景与过硬的金融支撑,才能在所剩无几的空间里,觅得那最后一抹实实在在的微光。
盛宴散场,留下的不仅是跌跌不休的垫资金额,更是对行业参与者智慧与定力的终极考验。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