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运——物流场景电动化论坛:场景为王,电动化进入“落地细节战”

盲鱼3 天前
落地时代的核心在于谁能真正理解“场景”。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杨宏远
5月13-15日,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中国充电桩网、充换电百人会、光储充换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在上海汽车城瑞立酒店&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
5月14日,在2025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期间,由电动物流世界主办的“光、储、充、运——物流场景电动化论坛”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顺利举行。
本场论坛聚焦物流行业的能源转型与电动化落地路径,来自运力平台、能源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的嘉宾共同探讨:电动化如何从趋势走向经营,从理念落到运营?

一、电动化重构产业链角色与资产的重分工

“物流电动化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会带来一场产业角色的重新分工。”
论坛开场,电动物流世界创始人史瑞军一句话点出当下行业的转折点。在他看来,电动化不仅是能源形式的替换,更深层的是物流组织方式与上下游分工格局的变化:分工更细,合作更深。

电动物流世界创始人史瑞军

这种重构,已经在多个企业的实践中显现雏形。
超级运力科技创始人曹二虎指出:“新能源时代的运力产品,应该是降本降碳的可控运力。”

超级运力科技创始人曹二虎

江苏电投易充董事长李鑫则提出:“资产的互通至关重要。”他提出“能源数字货币”与“积木电池包”的概念,有利于打破补能资产孤岛化的现实瓶颈。

江苏电投易充董事长李鑫

深圳易能时代董事长兼CEO苏昕分享了易能时代在充电模块上的技术突破,他坦言:“如果不去创新,新能源重卡就是设计里的‘二等公民’。”

深圳易能时代董事长兼CEO苏昕

宝信绿色产业总经理曾琼靓提醒车队用户:“新能源装备的采购一定要做好资金评估。”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内卷”,本质是同质化竞争与低产能利用带来的焦虑反应。

宝信绿色产业总经理曾琼靓

铁公基创始人苏弘毅从数字化视角切入:“在存量搏杀的卷时代,数字化是电动化车队的破局之道。”

铁公基创始人苏弘毅

二、基础设施重新定义从补能网络到专网运营

随着电动化的深入,物流场景的“基础设施”定义正在改变。不只是补能设备、充换电站,更包括场站、车队、调度平台甚至金融工具的全面适配和协同。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分享了电动物流世界团队的一个新观察,她表示:“物流电动化,需要车型、工况与场景的精准匹配。”她认为,物流电动化一定要“补能先行”,并明确区分公共补能与物流能源“专网”的本质差异。场景适配度与更高的电动化成熟度,是筛选合适场景的两大核心标准。她在现场发布“物流能源专网织网计划”,号召标杆物流企业、园区、桩企、甲方企业、运营商、投资方的共同加入。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

弗迪电池全球商用车业务中心方案总监邓庆明强调:重卡超充方案的落地,需要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平衡,而非一味“堆配置”。

弗迪电池全球商用车业务中心方案总监邓庆明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乔勇威则从资产视角切入:“运营权、规模化和现金流,是新型资产的三大特点,这种模式复制的价值十足。”他认为,物流园区正由“场站”演化为“能源港”,从运营车辆转向运营能源。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乔勇威

三、超级对话:从运输走向能源运营

压轴环节“超级对话”将焦点拉向未来:当补能网络、资产组织与场景匹配逐渐完善,物流企业会不会变成能源运营商?
怡亚通物流汽车人事业部总经理周满认为:“破解新能源技术迭代与成本困局,专业分工是唯一的出路。”

怡亚通物流汽车人事业部总经理周满

中企运力CEO童志凌指出:“破局之道,始于车场失配的乱象,成于场景定制的体系。”他强调,“先看场景,再定车和补能。”

中企运力CEO童志凌

曾琼靓补充道:“产业链协同不是空谈,各环节必须像齿轮般精准咬合。”
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总结道:“充电站投资看‘三实’——投资要贴真实需求,技术要选实在方向,布局要算实践周期。”

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

曹二虎在对话中分享了他的三个预判:“一,大规模电动重卡资产持有在一年内有稀缺性。二,开发场景的补能有稀缺性。三,重卡电动化的运力组织方在三年内有稀缺性。”
这场论坛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一个转变:物流电动化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看趋势”,而是比拼谁能真正跑出场景、车型、补能、资产这套组合拳的闭环。
新能源不是简单替换,而是一整套运营逻辑的重写。而这场重写,正在物流场景的每一个细节中悄然发生。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