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当28万元补贴成为全国最高的入场券,新能源重卡市场正在上演一场当代“闯关东”。天南海北的新能源重卡买家,要么在打听政策细节,要么在来上海的路上。
真可谓,千军万马汇魔都!
但在这场看似火热的淘金潮中,我们更需要用政策温度计测量市场的真实体温。
一、政策引擎点燃市场爆点
2024年7月3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鼓励国四柴油车淘汰更新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于新能源重卡更新补贴按照630元/kWh予以补贴。
虽然力度很大,但起初市场对政策充满担忧,一个名额怎么获取?一个是在外地能不能用?
2024年10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上海发展改革委、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上海市国四柴油车淘汰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细则的出台以及后续挂靠公司所做的垫资选择,一下子打开了上海新能源重卡市场的魔盒。
从2024年10月的108台到12月的1351台,上海市场单月销量冲进全国前三。全年2364台的成绩单,较2023年净增近2000台,环比增幅高达515%,硬生生在纯电重卡市场撕开3%的份额缺口。
这背后是630元/kWh的度电补贴在发力。按主流423度电池包计算,单台最高27万元的补贴额度,相当于政府承担了电池成本。
但是,政策设计者的深意肯定不止于此。上海市场这1万多辆国四车淘汰名额,恰似在新能源转型的坚冰上凿开的一道战略突破口。
政策补贴之下,上海的新能源重卡价格比外地低出10万元左右,市场规律由此开始显现出魔力。
2025年1月,上海市场895辆的销售数据,不仅碾压深圳(326辆),更让长治(323辆)相形见绌。如今在新疆的煤炭运输、西南的盘山公路间,又或者是中原大地上的钢铁运输线上,沪A绿牌重卡已成独特风景。不过,市场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春节后,上海挂靠市场的异常躁动,暴露出行业转型期的典型弊病。
名额公司买卖陷入停摆,挂靠公司报价极为不实诚,价格从7.5万元飙到12万元不等。中小挂靠公司争相入场,挂靠补贴竞赛演变成“你贴10万我贴12万”的恶性循环。
这让人不禁要问:当补贴盛宴变成击鼓传花,谁会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商用车市场整合期,挂靠公司的客户和收益链条减少。现在,国四货车淘汰政策对挂靠公司来说,不是赚钱的好时机,更应该是离场的好机会。
别不信,往下看。
二、三重风险正在堆积
以三十台车的中型挂靠公司为例,三百万的垫资门槛只是第一道坎。70%的国债补贴虽可快速回笼,但剩下30%的地方财政补贴,往往从用户买车起需要三年账期。
并且,这期间要经历多少政策调整,谁又能保证?!
同时,还需警惕的是:
第一,用户结构质变。新能源重卡车主更多是专业物流车队,与传统散户为主的油车市场截然不同。对于车队客户来说,资产安全也是头等大事。
第二,保险黑洞隐现。首年保费高涨已让散户却步,若运营期间发生重大事故,续保难题可能直接引发退车潮。
第三,政策清查倒计时。政策补丁的出台已现端倪。上海市财政局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清算方案》中,明确要求对2019-2023年补贴进行税务稽查。
当政策被过度利益化时必将转向,届时手握空置名额的玩家,恐成政策换挡的“缓冲垫”。
三、生态共建或许是破局方法
当市场温度逼近临界点,是时候启动“降温”程序。
对挂靠公司而言,不要陷入到,当下挤进来做挂靠,后面挤出去卖名额的尴尬地步。这样看现在抽身离场或许是最佳时机。
与其在红海搏杀,不如将名额转化为真金白银。毕竟在商用车市场,现金流才是穿越周期的救生舱。
而对于买方的对物流客户来说,此刻更需冷思考。当头部玩家已开始收拢优质名额,中小车队在上海这波政策的选择窗口正在快速收窄。你是追逐短期补贴红利,还是构建长期资产安全?
或许,行业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利用经销商网络,由主机厂牵头联合多地经销商和上海经销商进行合作。现在这种模式有,但只是在主机厂非正式的授意下或者个别经销商的自发行为。
因为经销商渠道就像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为王,即便强行合纵连横,也难逃“补贴分账时拍桌子,售后踢皮球时甩脸色”的宿命。毕竟重卡江湖,经销商体系的利益藩篱,比电池包防水等级还严密。
第二种,由资本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建的资产代持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车辆、名额、货源的联通。这种“资本+信任”的新模式,既能化解挂靠乱象,又能打通运力闭环,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动能。
当然,这种方法的实现在我看来至少有3个难点。
一是对发起方要求高,资源和行业公信力缺一不可;二是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三是新能源重卡在运营中风险的把控。
以上两种方法的实现都很难,但相比第一种方法,我更倾向第二种。
主机厂主导的“经销商合纵连横”,这种市场化重构虽道阻且长,却更符合商业进化论的本质。
四、结语
28万元的补贴的确诱惑十足,但我觉得买卖双方都该给自己的头脑降降温。
正如黄浦江的潮水有涨有落,上海新能源重卡市场也终将回归价值本质。当补贴的“兴奋剂”效应消退时,唯有构建健康产业生态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弄潮儿。
最后想问一下你,现在名额紧缺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挂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