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重卡困局:盛宴终局还是中场换碟?关键三问深度拆解

盲鱼2025-06-24
政策的核心目标始终是引导行业健康、科持续发展,而非成为投机者的狂欢。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跟大家交个心,集中回答一下前阵子大家加我微信时,问得最多的几个问题。
《十亿垫资崩断:上海新能源重卡政策套利盛宴即将终局》文章发布后,大家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三点:
第一,现在还能不能来上海买新能源重卡?
第二,上海的新能源重卡还有没有补贴?
第三,上海的中型车名额还值不值得入手?

一、还能不能到上海买

答案是肯定的,现在还能买。
但眼下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核心问题就聚焦在名额紧张和垫资周期拉长这两件事上。
名额紧张是明摆着的。上海的国四车淘汰置换总名额本身是有限的,经过去年加上今年1-5月的消化,已经有13000多个名额被消化了。剩下的名额,主要分散在少数还在观望的挂靠公司、港口车队以及一些物流公司自己手里。
关键问题在于,上海本地那些有自持名额的物流公司,现在不太愿意往外卖了。交通委新政策鼓励他们更新车辆,他们更倾向于优先把自家车队的国四名额替换成油车,而不是把宝贵的名额卖掉。
另一头的压力来自垫资,这个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了。挂靠公司们垫进去的钱已经超过十个亿了!这笔巨款现在就像一根绷到极限的弦。上次交通委政策一出来,不少经销商心里那叫一个忐忑,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差点就上天台”了。
越是这种时候,外地用户想来上海买车,越要擦亮眼睛,特别小心。因为现在市场上,还有能力、也愿意持续垫付大笔资金的挂靠公司,真没剩几家了。
挂靠公司对这个市场,其实就像硬币的两面,好的一面是,没有他们当初愿意垫资,上海这政策不可能落地这么快,市场也不可能这么繁荣;但坏的一面是在巨大的垫资压力下,难免会有一些挂靠公司未来的操作“吃相难看”。
最容易在这上面吃亏的,往往就是那些只看价格高低、过于盲从的买家了。

二、上海新能源补贴还会不会下发

上海的新能源补贴,肯定会发!
这点一直在强调,它只是个时间问题。说它肯定能发,是有根有据的,看的是历史渊源和上海政府的信用。
当年上海的国三车和燃油燃气车补贴政策,同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用户,上海市政府都如约兑现了。所以,大家真不用担心补贴会不会下来,关键只是什么时候下来。
回到现实看进度,上海的新能源补贴发放其实要走一套流程。最关键的一步是,你得先拿到旧车的补贴款,才有资格去申请新车的补贴。
春节前确实有一部分用户已经成功拿到了旧车补贴款,外加70%的补贴款。但今年情况不同了,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3000辆旧车的补贴进入了公示阶段,虽然马上要下发,但3000辆这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上实际换车的节奏。
仔细想想,这种滞后其实也挺好理解的。随着交通委新政策的出台,补贴范围扩大了,这必然要求整个申请系统和配套政策进行重新整合和梳理。目前,交通委的新政是发出来了,但申请渠道和系统的完善还在进行中。
在我看来,更大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还得等环保局那份关于国四柴油货车淘汰鼓励政策的实施细则是否会落地。这份细则,也就是现在大家“疯传”的、直接关系到中型车名额后续走向的文件。至少要等这份细则正式下发,新能源补贴的全面发放才能真正提速。

三、中型车名额是不是废了

5月里行业疯传的那个最新细则——中型车名额电池容量封顶229.05kw/h,闹得沸沸扬扬。先不论这消息是真是假,单说这引发的中型车名额恐慌,恰恰暴露了市场的短视病。
这说到底也是人性使然。当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在重卡那630元/度的诱人补贴上时,却选择性失明了上海厂区倒短、快递分拨这些场景对中型卡车的刚需。
看看工信部最新放出的那一批新能源中卡公告吧,这就像黑暗里亮起的信号灯,明明白白告诉你:这哪是什么残羹冷炙,分明是条黄金赛道!
更关键的是,中型车名额值不值钱,得看捏在谁手里用。要是落在那些挂靠公司手上,就算这封顶细则成真了,对他们也基本等于废纸一张。
为啥?道理简单,垫资少了他们卖不动,垫资多了风险扛不住——这个封顶近11万的中型名额,对挂靠公司来说,怎么算都是笔不划算的买卖。
真正能把这名额玩转的,我看还得是主机厂经销商或者有自持车队的实力玩家。中型车名额对他们可不光是为了拿那点补贴,它更是个灵活的跳板:既能用在补贴中型车上,还能向上操作去采购重型车!
你想想看,假如中型车名额只要两万块左右的情况下,一个有自己车队的物流公司,实实在在能通过它拿到近九万的补贴。单从前期投入看,这可比直接去买水涨船高的重型车名额划算太多了。
更何况,重型车名额眼看着越来越少,价格注定要往上窜。所以现在这个节骨眼,对有自持车队的物流公司来说,出手拿中型车名额,绝对是个精明的时机。
补贴最关键的一点往往被忽略,政策补贴的核心目的,从来就不是让人钻空子赚快钱,而是引导和扶持整个市场健康发展。所以,如果最终真按那个疯传的细则来落实中型车名额政策,对那些扎扎实实搞运营、有真实需求的车队来说,说不定反倒是件好事。

小结

说到底,上海新能源重卡这盘棋,政策套利的空间正在急剧收窄。名额的稀缺、垫资的紧绷、补贴发放的滞后,无不昭示着初期的野蛮生长已到尾声。中型车名额的争议,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市场对短期暴利的追逐和对长期价值的忽视。
政策的核心目标始终是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非成为投机者的狂欢。当赚快钱的鼓点渐弱,真正比拼内功的时刻才真正到来。
对于还在局中的玩家,无论是想入场还是已在场内,与其纠结于细则的流言和补贴的早晚,不如沉下心来,审视自身的真实需求与运营能力。
看清规则,算清成本,选择靠谱的伙伴,把车真正用起来、跑起来,才是穿越政策波动、赢得长远价值的根本之道。毕竟,击鼓传花的游戏终会散场,而真正赚钱的,永远是那些踏实干活、把车开在正确道路上的人。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