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电动化浪潮下的新资产与新秩序——北京论坛聚焦产业变革

盲鱼2025-08-10
电动化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一场新模式、新体系的建设竞赛。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2025年8月7日,由电动物流世界主办、中国充电桩网协办的“新资产、新秩序——物流场景电动化论坛(北京站)”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召开,汇聚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及转型先锋,共同探讨电动化浪潮下产业分工、资产重构与未来生态。

一、物流电动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兼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

中国物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兼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物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正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数据显示,中国物流电动化产业渗透率已从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扩张期,车辆、站点、线路、系统等核心要素的资产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焦点。

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

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表示:“电动化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一场关于新模式、新体系的建设竞赛。谁能率先构建可持续运营的资产体系,谁就能在下一阶段占据主导权。”

二、产业秩序如何重构

随着电动化进程的深入演进,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已超越传统的补能设备和充换电站范畴,延伸至场站布局、车队管理、调度平台乃至金融工具的全方位适配与协同体系。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

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在行业分享中提出了创新性见解:"物流电动化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车型、工况与应用场景的三维精准匹配。"她特别强调补能先行战略的重要性,并深入剖析了公共补能网络与物流能源"专网"的差异化特征。据电动物流世界最新研究显示,场景适配度与电动化成熟度构成筛选适用场景的双重核心指标。

唐山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唐作田

物流新能源的推动了新型产业资产的形成,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唐山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唐作田的《2024年新能源重卡保有量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25年5月,唐山市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达1.6万余辆,其中电动重卡1.4万余辆,氢能重卡2000余辆,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在河北省占比48.48%,在全国占比11.9%。他表示,在唐山区域性重卡电动化已形成“车辆+场景+政策”的协同效应,资产增值空间巨大。

三、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

在“大话物流电动化:从起点到转向”对话环节中,天津盛达、恒胜、众维董事长马德超、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君利物流董事长刘海忠、巡鹰集团新型业务总监、新能源微客厅主理人王焱共同探讨了物流电动化转型的前景,此次对话由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主持。

从左向右:电动物流世界联合创始人杨宏远、天津盛达、恒胜、众维董事长马德超、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君利物流董事长刘海忠、巡鹰集团新型业务总监、新能源微客厅主理人王焱

在近1小时的对话中,嘉宾一致认为,电动化下一阶段的竞争将围绕“场景穿透力”展开,企业需通过精细化运营将资产能力转化为市场话语权。全产业链参与者需打破边界,实现资源共享,以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
天津盛达、恒胜、众维董事长马德超作为"车+桩+物流全生态布局先行者",在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分享了其构建产业闭环的核心经验:"真正的生态化运营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车辆电动化必须与充电网络建设同步规划,物流资源更要深度嵌入这一体系。"
他特别强调,行业同仁布局新能源领域需避免跟风式投入,提出"三位一体"原则,车辆投放规模、充电基建密度与物流场景需求必须实现动态匹配,通过数据化运营将孤立资源转化为协同网络。
君利物流董事长刘海忠作为天津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集装箱车队,分享了运力整合者的规模化运营与生态化转型经验。
他表示,新能源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单点降本,而是通过规模化运营重构利润链条,让客户共享红利,最终反哺整个生态。
云快充B端业务总监孙乐鹏在分享中系统阐述了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思维。他指出,当前充电站投资已进入"精耕细作"时代,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三实"投资原则,真实需求导向,强调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动态用电数据指导布局;实用技术匹配,主张选择与运营场景深度契合的成熟技术方案;实效回报测算,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回报模型。
这一观点与新能源物流的转型升级路径高度契合。行业正经历从单纯"成本优化"向"智能运营"和"能源协同"的跃迁,在完成初期成本突破后,智能化成为解决行业人力短缺、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突破口;而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新能源重卡正在演变为移动的分布式储能单元,通过V2G等技术参与电网调峰,有效缓解风光电占比提升带来的电网消纳压力。
面对在当前新能源物流转型浪潮中,巡鹰集团新型业务总监、新能源微客厅主理人王焱表示,市场参与者呈现出明显的认知分层,头部企业凭借资源优势获得资本青睐,而大量中小企业则陷入"价格车贷"的现实困境与短期博弈的恶性循环。
这种分化格局下,许多企业对电动化转型仍停留在基础设施更新的表层认知,却未能洞察其提升运营效率、重构商业模式的深层价值。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破局关键在于建立差异化转型路径。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设备置换,而是需要企业重新理解新能源技术在运力组织、能源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复合价值,方能在资源不对称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弯道超车。

四、未来方向与落地实践

货车宝创始人蓝森锋基于货运大数据分析指出,电动化物流车辆在路线优化、载重匹配等方面具备显著的效率提升潜力,但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物流生态差异巨大,直接影响电动化推广的可行性。  

货车宝创始人蓝森锋

蓝森锋表示,新能源物流将向平台化、规模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充电/加氢基础设施需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精准布局。后续可细分行业如港口、冷链、城配等进行深度研究,以制定更科学的推广策略。  
作为压轴环节,电动物流世界创始人&CEO史瑞军发布了"跑通场景计划",这一创新性项目旨在通过产业链协同和实证运营,推动高价值场景的电动化解决方案落地。史瑞军表示:"该计划不是简单的理论探讨,而是要通过真实的商业运营来验证电动化转型的可行性。"

电动物流世界创始人&CEO史瑞军

据悉,项目已在河南地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收集实际运营数据、优化商业模式,预计将在近期形成完整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报告。这一计划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联合了整车制造商、充换电服务商等产业链关键角色,更注重在真实运营环境中验证电动化解决方案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
在随后的自由沙龙环节,参会者围绕“物流电动化”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五、结语

当论坛落幕时,一个行业共识已然清晰:物流电动化绝非简单的"油改电",而是一场涉及车辆技术、能源网络、运营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那些能够率先在特定场景中验证商业模式,并构建开放协同生态的企业,将成为这场变革的真正赢家。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