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速,能源体系的转型与充换电技术的争论已成为行业核心议题。电动卡车的普及不仅依赖于车辆技术的突破,更受到能源基础设施的深刻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充电与换电两种技术路线展开激烈竞争,各有优劣与挑战。
充电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对运营时间要求灵活的场景。随着超充技术的突破,充电速度大幅提升,为长途运输提供了更高效的补能解决方案。然而,充电时间的等待依然是其短板,可能影响高频次运输的效率。
换电模式则在高强度、长途运输中具备明显优势,其通过快速换电减少停运时间,但需要大量投资建设换电站,面临较高的基础设施成本和技术门槛。
能源体系转型的过程中,电动卡车不再只是运输工具,更成为能源消费和储存的关键环节。充电与换电的竞争,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涉及到市场需求、运营模式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多重因素。未来,二者或将根据场景需求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电动物流的全面发展。
一、电力能源体系的转型与市场机遇
电力能源体系通常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消费四大环节。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电力行业的各个环节正在发生巨变。
发电和售电环节已经全面引入市场竞争,配电环节也开始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推动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多元化。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企业等市场主体崛起。尤其是新能源企业,它们积极参与电力的生产、存储和供应,并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参与市场竞争。
例如,电动卡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消费和储存工具,其应用场景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市场机会。车网互动(V2G)技术的推广,使得每一辆电动重卡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储能单元,车队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储能系统。通过V2G技术,电动卡车不仅能够向电网供电,支持电力的调度,还能在非工作时段将电池中的多余电力回馈到电网,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随着绿色能源的普及和政策推动,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绿电认证,证明所用电力来源于清洁能源。在这一过程中,认证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电动卡车和相关企业提供可信的绿色电力证明,进而促进电动化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二、充电与换电之争场景适配决定未来方向
随着电动卡车逐步走向市场,关于充电和换电的技术路线成为了行业讨论的热点问题。充换电之争,本质是看场景的适用性。
场景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运营时间与作业强度。对于短途、高频次的运营场景,夜间充电即可满足需求;而长途、高强度且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则更倾向于采用换电模式,以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车辆的停运时间。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换电模式依赖于更多的换电站支持,而充电模式则需要在电网与充电桩的建设上投入更多资源。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将直接影响哪种模式的适用性。
第三,经济性与成本。充电模式的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但长时间的充电等待可能降低物流效率;而换电模式虽需较高的设备投资并依赖专门的设施,但由于换电时间短,有助于提升整体物流作业效率。
目前,充电技术的突破也为电动重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华为大力推动的超充技术已经大幅提升了电动卡车的充电速度,原先1小时充电10%到80%的SOC,现在仅需20分钟即可充电至相同水平。这一技术突破,使得电动卡车在补能方面不再是瓶颈。
通过超充技术的应用,电动重卡的充电速度得到极大提升,能够满足长途运输和高频次运营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超充网络的不断完善,车企可以将普通电池替换为大倍率3C以上的电池,并降低电池容量要求。这不仅有效优化了成本结构,还显著提高了电动重卡的续航能力和运营效率。
三、商用车充换电运营商企业
3.1 充电设施与运营企业
1)电力两网
“两网”指的是电力行业的两家电网企业,即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网”企业在国内主要负责各自区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区域电网,包括输、配电业务。
国家电网,全称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国家电网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企业,其在电网建设与运营、电力市场化交易、新能源与新业态发展以及产业投资与运营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南方电网,全称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南方电网的供电区域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及港澳地区。其主要职责是保障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和分配。南方电网下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以及深圳供电局等十余家全资子公司。
2)华为数字能源
华为数字能源自2023年开始布局物流场景的超充技术,并在2024年加速推进。2024年3月,华为宣布超充桩部署计划,并计划将超充技术应用于A级乘用车及商用车(包括物流车)。同年4月,华为携手生态伙伴共建超充联盟,推出覆盖全场景的高质量充电网络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全球首条兆瓦级超充城际物流干线在山东临沂启动,华为深度参与该项目,并宣布计划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
目前,华为的超充网络已在山东、广西、天津等地的矿山及港口作业场景中快速部署。
华为物流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签约;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3)特来电
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中国电气设备龙头企业特锐德电气,专注于为物流行业提供一体化数字补能方案,包括电站选址、充电监控和订单管理等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特来电已在全国360多座城市布局,合作伙伴超2000家,并与三一、徐工、东风、福田等主流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了2000多座重卡充电站和30000余台充电终端。
3.2 换电设施与运营企业
1)启源芯动力
启源芯动力成立于2020年10月,是国家电投旗下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致力于电动重卡核心零部件研发、电池银行运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车电分离”理念的首批提出者,启源芯动力通过将电池与车身产权分离,降低了购车成本,并通过换电站布局解决了续航难题。
启源芯动力不仅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运营解决方案,还在换电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在全国布局千座换电站,推出600多款适配车型,是行业领先的电池银行与充换电网络运营商。
2)时代骐骥
2023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了针对重卡换电的品牌骐骥换电。通过骐骥换电,宁德时代试图在电池之外掌握更多的标准控制权,推动电动重卡换电行业标准统一。宁德时代在换电站建设方面有着宏伟的目标,其长期规划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0座换电站。
四、基础设施升级与资产创新
电气化时代不仅改变了车辆的技术结构,还推动了物流行业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从加油站、物流园区到公路和港口,所有这些传统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改造,以适应新能源车辆的需求。
4.1 资产包运作模式与资本市场融资
随着电动化进程的深入,物流地产与新能源设施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产运作模式。这一模式借鉴了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核心玩法,将物流地产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如充电桩、电动化设施等)打包成一个资产池,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吸引投资者的参与。这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租金和能源收益,还能从资本增值中获得回报。
这种模式对于园区运营方来说,意味着可以通过集成电动化、绿色能源、充电桩等新能源技术,提升资产的价值和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对物流地产与新能源设施的全面管理,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这种资产包的创新形式使得更多资本得以流入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速了电动化转型进程。
4.2 园区运营与资产管理的新机遇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园区不仅仅是货物的集散地,还成为了新能源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平台。园区运营方可以通过创新的资产管理方式,不仅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还能通过智能化管理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利用。例如,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车队需求调配充电资源,确保车辆运营的高效性,同时节省能源成本。
此外,园区运营方也可以通过与能源供应商、充电桩企业的合作,构建一体化的能源解决方案,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园区整体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