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物流场景电动化最大痛点在哪儿?

盲鱼4 天前
长期且稳定的运输,业务支撑是保障。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萧十一郎
国家老旧车置换补贴政策及各地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今年纯电动重卡市场进入收官之战。
尽管在不少场景中,报表测算的纯电动中重卡盈利能力,或者说TCO成本对比燃油、燃气车已经具备优势,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市场的驱动力几乎100%靠政策。

纯电动中重卡TCO优势并没有成为市场驱动力

从上险数据看,今年11月份纯电动中重卡终端销售9700余台,1-11月份累计销量已达6.5万台,累计渗透率已达11.2%。
单从销量数据上看,纯电动中重卡已经成为国内中重卡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渗透场景来看,纯电动中重卡几乎全部集中在煤炭、钢铁、渣土、搅拌、环卫等少数几个场景中。
从用户调研反馈的信息来看,选择电动车几乎全部是因为当地政策推动,所谓的TCO优势似乎仅仅是降低了政策补贴力度,让地方政策可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可以支持更多的车辆。
上述几大场景可以再次分成两类。一类是渣土、搅拌、环卫等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用车。这类车辆在每个地市的保有量并不大,在政策空间能够支撑的情况下,选择一两个场景车辆进行分批更换,或者直接一刀切就行。很明显,这类市场就是纯粹的地方政策驱动,对TCO什么的并不敏感。

另一类即是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短倒运输场景,运量大、用车多,运价市场化,运输公司必须精打细算,保障公司收益。所以,行业里几乎所有对TCO的对比测算也都集中在这些场景中,并且一致宣称,纯电动车已具备TCO优势,并选取各种各样的用车案例进行实地分析,以此说服更多的运输公司主动更换电动车。
但是,市场好像并不买账。换句话说,纯电动中重卡的TCO优势为什么没有成为市场驱动力?

纯电动中重卡主要的优劣势

从计算纯电动车与燃油、燃气车TCO对比表格中可以看出,纯电动车辆TCO优势中主要是用电成本低于油气成本。

以标载49吨牵引车来计算,百公里用电成本大约120元,用气成本大约180元,用油成本大约260元(仅做参考对比使用,非精算)。
按照年运营里程8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比燃气车、燃油车分别可以节省4.8万、11.2万元能源成本。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约两年的时间,电动车节约的能源费用,就可以弥补与燃气车约10万元、燃油车约20万元的车价差。
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这个数据却过于理想化了。
首先,8万公里的运营里程就具备非常大的浮动性,短倒市场普遍运营里程偏低,很多车一年跑不到8万公里。
有些高频运输场景可以跑到更高的里程,但运输行业却普遍存在特别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一个月能跑2-3万公里,淡季每个月可能在1万公里以内。旺季补能效率跟不上,淡季月供压力大,平均数字看起来岁月静好,实际用车没几天顺心。
其次,电动车自重高也是用户颇为诟病的点。大宗运输受限于车货总重,车辆自重重一吨,拉的货就要少一吨,而运费的结算却按照实际运输量来计算。
按照油车、电车自重相差2.5吨,运费0.3元/吨公里,一年4万公里满载运输里程来算(车辆单程负重情况下),每年由自重高带来的运费损失高达3万元。这3万元并不是可以忽略的,并且每趟都比别人挣得少,对用户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最后,由于电动车车价高、还贷压力大、回本周期长,必须要有长期且稳定的运输业务才能支撑。

大宗商品运输场景电动化隐藏的驱动因素

综合上文的信息,要把纸面计算出来的TCO优势落实到实际的运输场景中,最重要的是要足够的年运营里程,需要长期且稳定的运输业务。而绝大部分场景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导致电动车推广难度很大。
电动车可以在大宗商品短途运输场景实现TCO优势,核心也是保证了电动车的运营里程。大宗商品运输最大的特点是运量大、用车多。选取运距、运输频率适合的场景,导入一部分电动车,从政策上或者装卸货的限制上,优先保障电动车的运营。

这样的措施尽管解决了电动车初期批量上车的问题,但仍然面临渗透率的问题,同一个场景下电动车会有一个最佳占比,超过这个占比之后电动车队运输效率将难以得到良好保障,盈利能力会下降。
这是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燃气车之间的博弈。这个比例很难测算,只能通过市场配置,也就是当电动车上到一定的比例之后,车队会觉得继续上车不那么赚钱了,就会减少上车量。
解决电动车和传统油车、气车之间的博弈问题并不难,那就是一刀切,全部换电车,把大家都拉到同一起跑线。有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已经研究得很透彻,并且开始落地实施。

下一个场景,城际物流

在电动车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以后,已可以满足很多城际物流、城市配送场景的使用。近期关于这个场景下电动化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但实际落地数量很少,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缺乏长期稳定的运输业务支撑。
城际物流一般由中小车队承运,其中业务量比较稳定的快递运输行业,目前也做年降,并且年年招标,业务稳定性差。这导致在很多可以换电动车的线路上,车队并不敢贸然换电动车。
大家都担心同一个问题:如果明年拿不下运输合同怎么办?大笔的资金投进去,第二年进退两难的时候,会不会被招标方猛薅羊毛?
实际上,招标方也面临巨大的压力,经历了多年的年降,运价基本已经没有再下降的空间了。必须寻求新的降本方式,来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否则将面临淘汰。而电动车正好在此时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谁能先把电动车玩明白,就能抢到先发优势。
电动车的盈利模式并不难计算,把车价、年运营里程、油电价差等数据进行对比即可,与大宗商品运输的盈利模式算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城际运输场景有大量非满载的运输业务,这部分业务并不需要考虑电动车自重增加带来的运费损失。
新能源转型已成为物流行业的必然趋势,政策监管日趋严格,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11月6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其中330家上市企业要求强制披露。
大型货主纷纷设置碳中和倒计时,电动物流世界调研的部分甲方企业愿意支付大约5%溢价,部分企业可承担最高20%的溢价。京东物流、菜鸟、中外运等行业领先企业已率先行动,物流公司需抓住机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确保竞争力。物流新能源转型背后是整个供应链重新洗牌,需要设计大规模的物流应用场景。
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障承运车队长期稳定的运输业务。


城际物流场景电动化建议

推进城际物流场景电动化,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以参照大宗运输的经验:
一是,头部物流企业梳理出适合电动车运行的具体线路,按一定的比例配备电动车。
二是,招标方取消每年招标和年降,与承运方签订长期运输合同,要求承运商更换电动车,并结合电动车盈利情况制定物流降价方案。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