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对话:非一科技董事长王全法、南北快运董事长房真贵、飞标租车总经理裴春玲、中国太保财险深圳分公司商用车部高级经理纪润南
主持: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
整理:蒋晶
当运费以每年5%的速度缩水,当油价在动荡中蚕食最后的净利润——2025年的中国物流企业,正集体陷入一场无声的绞杀战。
《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给出残酷预言:拒绝电动化的企业,将在2030年前被淘汰出局。
2025年2月27日,由电动物流世界主办的电动风暴:物流场景电动化论坛(合肥站)上,飞标租车总经理裴春玲、中国太保财险深圳分公司商用车部高级经理纪润南、非一科技董事长王全法、南北快运董事长房真贵、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围绕“领先者的思考—物流业的再出发”展开讨论。
从左往右: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飞标租车总经理裴春玲、中国太保财险深圳分公司商用车部高级经理纪润南、非一科技董事长王全法、南北快运董事长房真贵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对话内容整理(有删减):
王阳:大家为什么要参与到这场能源的转型?
纪润南:我主要从事整个全国商用车的方案落地,包括我们协议的审核,跟我们差异化定价模型的落地。我们从2016年开始介入到物流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这一块,也正好有这个契机认识全法总。我们的团队跟全法总的团队进行了长期的磨合。一开始我们的价格也是比较贵的,但后来双方磨合下来,通过设备降损、安全理念创新也尝到了甜头,所以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跟全法总碰的很详细,包括全生命周期情况下,我们在非一科技的引领下去做进一步的工作。
裴春玲:货运行业的运费每年大致以5%的比例递减,因此,推行降本增效策略势在必行。而新能源物流车的出现,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同时也验证了各品牌、各主机厂物流车在品质及综合性能上的显著提升。
我深感各主机厂对我们物流行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无论是面向小B端客户,还是C端司机,这些年都陆续推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极大地降低了降本增效的门槛。
王阳:当我们谈及新技术,尤其是新能源,在自媒体上总能引发广泛讨论。开场演讲中,我提及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面对众多关于新事物、新技术的信息,我们如何辨别其真伪及对我们自身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例如,有些自媒体认为技术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具有普遍性,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因此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但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四位探索者、先行者,他们都是行动派。我想,实际行动者与理论撰写者的观点定会有所不同。那么,首先请房总,作为一位资深物流人,分享一下您对新技术的看法。据我所知,房总积极参与了许多行业内的创新项目,无论是模式整合还是新兴领域探索,都有所涉猎。那么,新技术真的无法为企业带来竞争力吗?
电动物流世界董事长&格物时空创始人王阳
房真贵:我作为一个实干者,技术细节不是我所长,我更关心的是转型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毕竟我们物流行业讲的就是成本效益。
从物流行业初兴的时代,到如今油转电,我们一直在转型之路上。我也是个玩车的人,我是从部队出身,不懂也学着开车,后来涉足物流,车成了我们的家,也成了企业盈利的工具。许多同行可能更看重轻资产,而我们则重资产运营。在安徽,我们是首批享受政府补贴、采购进口车的企业。那时候,我们看重的是进口车的性能和速度,而且运价也高,我们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运价透明,各种平台和专线竞争让我们利润微薄。去年,南北快运在铁路领域尝试公铁联运,合肥的这家也是独一份。新能源方面,我们虽未上线油改电,但一直在关注、在学习。今天论坛上的专家们的分享又给我们坚定了油改电这条路我们不会动摇,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充电问题。
无论是干线还是省网,充电难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物流干线上推广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既需要靠我们自身努力,也需要平台支持。我们一直在打造这样的平台生态,以解决充电难题。
另外,重卡自重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与同行车辆相比,我们的重卡自重相差两三吨,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装载量和利润。就像我们以前做卡车甩挂运输,后来尝试铝合金材料,都是为了提升利润。当然,我们也会在市场上寻找适合电动车的业务。就像我们选择铁路一样,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们只看到自己的货源不适合铁路。但我们选择了铁路,就成功引入了众多铁路业务。所以,转型的关键在于敢于尝试、敢于突破。
南北快运董事长房真贵
王阳:简而言之,房总秉持的是实用主义者的立场,他更看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特别是投入回报比以及成本变化,而非单纯追求先进性。
接下来,全法总,您认为技术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据我所知,您在软件和硬件技术方面都引入了许多关键性装备。
王全法:我和王阳总相识多年,说起“造车”这件事确实有他的影响。记得2019年参加运联主办的一场活动,台下坐着数百位物流行业精英,包括百世集团的周韶宁总、韵达股份的聂腾云总、德邦快递创始人崔维星总,还有几十家车企代表。当时我当着主持人的面,宣布要参与台上的对话。
因为我发现台下很多人根本不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就像房总说的,我们作为应用端不需要深究技术,但要的是趁手的运输工具。
说到新能源转型,我们三年前就联合弗迪开发专用电池。很多人说干线物流搞不了电车,但我们用峰谷电价差,在山东充电甚至能赚钱。新疆光伏电价一毛多,加上自建维保网络,运输成本比同行低三分之一。现在头部企业都在抢赛道,就像挤门洞,跑得慢的肯定被堵外面。
非一科技董事长王全法
关于技术创新,我们2019年就实现保险赔付率从110%降到个位数。现在和科大智能合作兆瓦级充电桩,锻造铝轮毂虽然初期贵,但全生命周期算下来更划算。提醒各位同行,技术迭代必须前瞻布局,等别人跑通了再追就晚了。
再到行业趋势上,现在物流成本的大头仍然是燃油和人力。我们通过绿电替代已实现油费下降超10%,接下来还要深挖智能调度和自动驾驶。建议在座同行尽快抱团搭建生态,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就像当年我们敢用国产设备替代西门子,现在敢用新能源车颠覆传统运输,这个行业永远属于敢想敢干的创新者。
王阳:王总分享的经历确实启发颇深。对于技术装备的应用,我们应避免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将其视为普通的通用技术,二是过度神化为黑科技。从房总和王总的讲述中可以看到,关键是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找到技术与具体场景的结合点,这是用好技术的关键。
谈及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生产工具如何展现新特性。除了硬件创新,如金融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同样重要。然而,任何创新初期都难免不成熟。新能源领域,嘉宾们已提及保险难题。如何用软性创新加速新技术落地?纪总,能否分享您与非一合作中,哪些创新点是有价值的?
纪润南:新能源车辆投保难、续保难、保费贵,是全行业面临的难题。首先,新能源车普及速度太快,很多保险公司未做好数据准备,不敢贸然承保。其次,当前经济环境下,部分司机驾驶行为不规范,对新能源车驾驶习惯了解不足,导致出险率极高,新车出险率甚至达到90%,远超传统燃油车。
再者,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渗透不足,尤其是平台租赁的新能源车,中高层管理缺失,无法有效监管司机。同时,数据公司与设备公司虽试图通过技术加持降低保费,但未能触及终端,导致保费昂贵,续保困难。保险公司因此对新能源车望而却步。
中国太保财险深圳分公司商用车部高级经理纪润南
王阳:解决这件事的过程中,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纪润南:我们与全法总合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闭环,这个闭环同样适用于中通在干线车领域的应用。此前,我们还邀请了总公司品控专家亲临现场,考察新能源车的实际运营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前置设备的部署和对保险市场的后续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我们专业团队的赋能,保险业务得以促进,从被动赔付转变为主动防范,这便是我们的创新之处。
王阳:接下来,裴总,我们来聊聊电动化的话题。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电动化在物流业的新触发,您认为电动化对物流公司经营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哪里?
裴春玲:关于电动化,我首先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解决了我们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痛点。例如,电池的充电时间问题。我们第一代电池46度电需要一个半到两小时才能充满,但经过车企的不断迭代,现在140度电从20%充到80%理论上不超过20分钟。这解决了电车充电时间长的刚需问题。
从油改电到新能源车,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因此专门成立了售后服务公司。现在的电车免维护,5万公里保养一次,只需花费少量费用进行检查。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这些痛点,还满足了产业链对运营降本的需求。比如,我们现在的电车,无论是100度还是140度电,都适用于300公里以内的小干线。而我们的电混动车型,续航可达1000公里。这些创新为我们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对于保险方面,过去电车保险贵,部分原因是刹车性能较弱,制动距离长。但自去年开始,我们普遍采用了汽刹,刹车距离与油车无异,从而降低了碰撞风险。部分车企甚至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可以远程提醒司机注意驾驶。所有这些技术创新,都在解决我们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飞标租车总经理裴春玲
技术的发展还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成本。我记得,江淮某款96.97度电的车最初售价22万多,而现在100度电的车可能只需15万左右。大家在看待电车时,网上还在一窝蜂地说电车换电池贵,可实际我们六年老车都没换过电池。就像总有人说手机电池不耐用,可现实是大家早就在用共享充电宝了。
物流电动化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去年双十一我们新能源车队峰值日出车2300台,零故障完成4.6亿件快递运输,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阳: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电动化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它究竟是提升了管理的复杂度,还是简化了流程?同时,我们也很好奇,电动化是如何重塑我们的成本结构的?
纪润南:谈及电动化成本,我们不得不提及我们的多元化产品线,从燃油车、混动车、加气车,到电动车,再到氢能源车和甲醇车。而在其中,我认为电动车的发展潜力尤为巨大。
得益于中国丰富的电力资源,尤其是光伏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电能成本正逐年下降。许多企业之所以青睐电动车,原因在于其运营成本极具竞争力。以我们的面包车为例,一度电大约能行驶5公里,而对于4.2米的厢式货车,载重1.5吨的情况下,每公里成本仅需几毛钱。相比之下,油费成本显然要高得多。因此,电动车在企业的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之所以积极推广电动车行业,是因为我认识到其背后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许多企业的油费开支已经足以覆盖购买或租赁电动车的月供成本。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与大家详细探讨,根据您的车队规模和油耗成本,为您量身定制一套电动车方案,揭示其一年能为您节省多少成本。毕竟,在电能成本不断降低的背景下,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目前,虽然我们的企业端用户数量有限,但那些深谙运营成本的货车司机已经率先选择了电动车。他们深知,只有电动车才能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能力。因此,我认为电动车在降本增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推广过程中,我分析了各种运营场景下的降本策略,因为我坚信,我们的使命是为企业赋能、省钱,而不仅仅是销售或租赁产品。期待未来有机会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王阳:四位嘉宾不仅回答了问题,还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在媒体宣传中,我们常常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不常接触的新鲜事物。很多时候,我们基于网络或媒体的信息形成了固定的概念和印象,但这些印象往往与真实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创新存在偏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打破这些固有印象,以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关于电动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际案例来支撑我们的理解,而不是仅仅依赖PPT。通过实地探访、交流和总结,我们才能形成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感谢今天四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真实体验和思考,为我们打破了关于电动化的刻板印象。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但请记住,这是一个系列性的论坛,我们未来还有很多机会不断迭代我们对这些实践的思考,分享转型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再次感谢四位嘉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物流场景电动化论坛是一个围绕物流及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交流平台。通过链接活动,推进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与沟通,深入不同场景、区域举办大宗、集卡、农牧、粮油、酒水、汽车物流、快递、快运、电商等场景电动化专题活动。此次合肥站论坛不仅勾勒出物流电动化的一些清晰路径,更以生态合力点燃了零碳未来的星火。
2025年3月12日,电动物流世界将携“电动风暴”系列论坛走进上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