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重卡市场虚火:高额名额价背后的一地鸡毛

盲鱼2025-03-10
市场从不会坐以待毙。

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最近,网络上不断爆出,沪A新能源重卡在外地遇到麻烦。
节后的上海新能源重卡市场,像极了一场烟火表演——远处看火光冲天,近处瞧满地纸屑。
国四淘汰名额的价格在挂靠公司的操盘下,一路狂飙,外地客户只能纷纷摇头撤离,金融公司收紧口袋,连散户司机的热情也会冷却。这场政策催生的补贴盛宴,正从喧嚣走向冷静。

一、挂靠公司的算盘与客户的算盘

春节期间,在凤阳某个高档小区里,几个挂靠公司老板相互串门,闲谈之间发现国四名额真是奇货可居。
于是,国四名额公司都不想卖了。哪怕已经和客户签约了,收了定金,也不能拦住他们想要自己上的决心。
挂靠公司攥着名额,自己感觉捏着一张张待涨的股票,他们坚信越晚出手,收益越厚。
价格从7万左右扶摇而上,关键是签约了都可能反悔。
可市场的另一头,外地客户早已打起退堂鼓。8万元的名额价,加上动辄数十万的新能源重卡购车成本,再算上金融利息和运营风险,账本上的数字早已泛红。
这些外地客户不是傻子,江苏、北京等地最高14万的补贴政策(旧车淘汰+新车购置)明晃晃地摆着,要是加上新车发票抵扣,何苦挤在上海当“冤大头”?
金融公司的态度更是雪上加霜。春节前,那些带着稳定货源、急着半年内还贷的个体司机,是金融眼里的香饽饽。春节后涌来的外地客户,却更多是煤炭、砂石运输圈里摸爬滚打的小公司。他们流水少、征信花,金融公司冷眼一瞥,贷款门槛只能加高,雪中送炭不是金融行业的风格。

二、挂靠从“桥梁”到“陷阱”

挂靠本是政策的产物,如今却成了风险的源头。
外地客户最怕什么?不是价格高,是钱花了却买不到安心。
现在网上疯传,沪A新能源重卡事故保险理赔拖沓,特殊的违章处理难,挂靠公司一推二五六,客户的车子瘫在停车场干烧钱。
确实,有些公司压根就是空壳,专为吃补贴而生。或者是为了后续挂靠业务,合同隐藏不住这种传统挂靠思维,用户也别觉得自己是老法师,赵本山和范伟一个柺连续卖了三年。
乱局之下,连外地的同行也通过网络攻击上海挂靠,“黑”上海挂靠的帖子越来越多。可仔细想想,上海当真全是黑心公司?
倒也不尽然,好的挂靠公司也有。只是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过只要有个别黑挂靠存在,一传十、十传百,换作是你敢拿真金白银去赌运气吗?

三、当外地经销商遇见地头蛇

市场从不会坐以待毙。眼下最流行的玩法,是外地经销商拉着上海挂靠公司搞“联姻”。外地人负责找客户、做担保,本地人出名额、领补贴,两年后公司免费过户,从此桥归桥路归路。
这个听起来美好,实则暗藏玄机:补贴到账后怎么分账?车辆过户时会不会扯皮?利益面前,盟友随时可能变仇家。
也有人另辟蹊径,想做资产代持、车辆租赁的新花样。可这些模式要么需要定制化风控,要么对货源场景挑三拣四,终究是小众游戏。行业里私下嘀咕:与其折腾新套路,不如老老实实给挂靠公司立规矩——服务标准、资金监管、信用评级,哪一样不是市场嗷嗷待哺的?

四、上海名额的保质期不多了

那些还捂着名额的人,像极了末日的赌徒。他们总幻想着价格能冲上10万、15万,却选择性忽略外地市场的替代风暴。
江苏客户在当地拿补贴不香吗?北京客户犯得着来上海看脸色吗?更狠的是,主机厂放话春节后要涨价,若新能源重卡售价真跳涨两三万,8万的名额价立刻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年头,政策窗口关得比翻书还快。只要上海的名额囤积者们继续贪婪,到那时,外地客户转身离去的背影,就是泡沫破裂的倒计时声。
虽然说成大事者要有“赌”性,但别忘了2015年的股市,最后都是亏在贪。

五、热闹是他们的,清醒是自己的

上海的新能源重卡市场,像极了一个被补贴吹大的气球。政策的风往哪儿吹,气球就往哪儿飘,可飘得再高,也躲不过一根针的命运。这根针,可能是外地补贴的围剿,可能是金融政策的收紧,也可能只是客户算清账本后的一声叹息。
又或者,上海政府针对补贴来一个税务大清查,又有几个挂靠公司经得起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几十亿的专项国债目标绝对不是为了给不守规矩的人创收。
狂欢终会散场,留下的不应只有一地鸡毛。若真想从这场游戏中胜出,或许该学学那些提前离场的外地客户,政策的红利要抓,但抓不住的,千万别硬抓。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