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动物流世界
作者:蒋晶
2025年4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又爆了,单月销量又超1万量,其中各家竞争异常激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025年新能源重卡谁能问鼎?
一、销量你追我赶
2025年4月,新能源牵引车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推动下全速前进。销量破千的企业激增至5家,传统巨头、跨界玩家与新势力短兵相接。
解放以近1800辆的销量卫冕冠军,三一、徐工等跨界品牌步步紧逼,而新势力仍在边缘试探,销量数字背后是三种模式的碰撞。
二、大象转身没有那么难
解放的666%同比增速,撕碎了“传统车企转型迟缓”的刻板印象。
依托全国密布的售后网络、对政策红利的精准捕捉 如上海市场爆发,以及供应链的绝对掌控力,传统主机厂正将燃油时代的积累转化为新能源赛道的统治力。
但隐忧同样存在,当补贴退坡、价格战难以为继,重资产模式能否扛住技术迭代的冲击?这场翻身仗的可持续性,仍需时间验证。
三、如何实现质的垮越是难点
三一、徐工亮眼的销量背后,是工程机械基因与新能源场景的深度绑定。
凭借对封闭园区、港口运输等场景的理解,跨界品牌以“技术复用+区域补贴红利”快速抢占市场。但问题在于,当上海等地的政策窗口期关闭,又或者当新能源重卡使用场景扩大到快递、干线,它们能否摆脱“区域冠军”的标签?
全国渠道的短板、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最大风险点。
四、创新与生存的两难
以DeepWay为代表的新势力,仍在技术差异化上努力奋斗。
超充方案、智能驾驶……这些标签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但2025年的现实是,销量并未实现阶梯的跨越,且增速垫底。
当传统势力开始自研电池、跨界品牌用价格战清扫战场,新势力的“技术故事”能否跨越从实验室到量产车的鸿沟?
2025年时间还有,机会也还在,决定性因素应该有以下三点:
第一,政策变量:若补贴退坡比预期更快,依赖单一市场的玩家将首当其冲;第二,技术临界点:800度电、15分钟超充、充换站,谁先突破谁称王;第三,生态战争:从“卖车”到“运力服务”,传统车企的渠道网VS新势力的数据平台。
那么,在这些多重竞争的蓝海市场里,谁是你眼中的未来之王?